
在香港这座繁华的国际金融中心,一场金融风暴悄然酝酿。中心角色,非中国恒大莫属,这家曾经在房地产业高歌猛进的巨头,在2021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故事的另一方,是与恒大结缘多年的审计师事务所——罗兵咸永道,也就是广为人知的普华永道的香港分支。
从2009年开始,当恒大地产的身影首次出现在香港交易所的舞台上,罗兵咸永道就已经在幕后扮演着关键角色。14年的风风雨雨,这段合作看似平静,但其背后的审计费用却在悄无声息中膨胀,从不足一千万的小溪,逐渐汇聚成了2020年的5400万大河,若算上恒大物业和恒大汽车两个子公司,普华永道从这个巨型集团手中累计获得的审计费用高达约四亿人民币。
然而,好景不长,2021年,恒大宣布美元债券违约,这场宣告了多年繁荣的终结。在此之前的2020年财报中,罗兵咸永道却出人意料地给出了“无保留意见”。这一判断随后引发了香港财务汇报局的连续调查,分别在2021年10月和2022年8月进行。
清盘人的目光,如今转向了曾经的盟友罗兵咸永道,他们正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追问其是否应对恒大的坠落承担部分责任。
在2023年,一个消息在金融圈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普华永道,这家国际知名的审计巨头,宣布辞去恒大集团旗下三家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他们的理由听起来无懈可击——未能从恒大那里获取必要的审计资料和证据。这个决定,表面上为各方保留了尊严,但在这层光鲜的表面下,投资者与债权人的利益却似乎被轻易忽略了。
普华永道与恒大的分手并非孤立事件。实际上,它只是中国房地产业一系列相似剧本中的一幕。从世茂到融创中国,再到富力地产等,多家民营房企也都曾与普华永道携手走过十年或更长的岁月。这些合作关系的终止,不免让人深思。
若普华永道真的协助恒大财务造假,这将引发一连串的责任追究。值得注意的是,普华永道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实体,而是由多个成员公司组成的网络,每个成员公司都是独立运营,自负盈亏。这种结构意味着,如果真的有问题发生,责任界限可能会变得模糊不清。
在全球会计界,普华永道的名字如同一座巍峨的堡垒,它的架构设计巧妙地如同城堡中的防火墙,确保了即便是其中一部分受到攻击,也不会让火势蔓延至整个组织。这种设计,对于它们来说,无疑是一副坚固的盔甲,保护着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执业安全。
然而,这套防火墙系统也让普华永道在面对审计过程中的各种挑战时,显得更为大胆。历史上不乏因违规操作而被监管机构处罚的记录,而这一切似乎并未对其造成致命伤害。
面对恒大这样的重量级客户,如果涉及到赔偿问题,恒大的清盘团队只能将矛头指向位于香港的普华永道分支——罗兵咸永道。尽管这种结构设计为普华永道提供了保护,但一旦罗兵咸永道无法承受赔偿压力,破产的阴影也将难以避免。
不过,普华永道的全球管理层不可能对此坐视不管,品牌声誉的损害是任何大企业都无法忽视的。因此,和解的可能性大开,意图通过经济补偿来平息风波,以保护其金字招牌。
回望历史,2009年的中国森林事件便是一个前车之鉴。毕马威作为其审计机构,未能揭露中国森林的财务欺诈行为,最终不得不支付高达6.5亿港元的和解金,以了结纠纷。这一前例为恒大案提供了参考。
鉴于恒大的体量和影响力远超中国森林,且涉及的审计费用也更为庞大,恒大清盘团队提出的索赔额度无疑会更高。在这场金融舞台上的角逐中,每个参与者都在为自己的未来编织着复杂的战略图谱。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